柳永詞的女性意識可以從哪些方面寫?
首先,柳永所長乃是慢詞,善于鋪陳,文字運用比較細膩,而且所抒發的感情很少是那種豪放粗獷的類型,通常都是憂郁感傷,比較婉約;此外這種感情的外露也不會太過,總是點到為止。
這些特點一般在女性身上比較多見,所以勉強可以說是他女性意識的體現其次,柳永常以婦女為主人公,在詞中對女性的生活或是情感進行描寫,并且表露出對婦女的同情和理解。結合他的自身情況來看,和他為人放蕩不羈有關,南宋羅燁《醉翁談錄》丙集卷二就說“耆卿居京華,暇日遍游妓館。
所至,妓者多以金物資給之。”而且這類詞在柳永的作品中不在少數。
最后,柳永的詞有時以女性的視角展開描寫,比如說這首《定風波》:“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
暖酥消,膩云亸,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
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
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
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以上,個人意見。
柳永詞中女性形象的開題報告和研究現狀該怎么寫?
對柳永詞的評價,一般多肯定其對民間慢詞形式的借鑒,而忽視其在題材內容上的拓展與創新。
其實柳詞在詠史懷古、議論說理、悼亡詠物、羈旅行役、城市風情、市井婦女等題材領域內均有開拓,若說開風氣之先,有的方面還在蘇軾之前。柳永詞所反映的文化轉型期的某些特點,更值得引起今人的關注。
柳永詞以艷情為第一主題,是民間詞最好的接受者,最好的傳播者。柳永用民間的慢詞形式,完成了民間慢詞形式向文人慢詞的過渡,卻以新時代的市井語言來寫清麗、世俗之歌,這種作風,不獨驚倒了當時的文人,且又與后世求雅求不俗之審美情趣相抵觸,故而深遭后人的笑罵。
人們除了肯定其“新聲”之耳目一新、流傳頗廣之外,幾乎都是“詞語塵下”(李清照《詞論》),“好為俳體,詞多 黷”(馮煦《蒿庵論詞》),乃至“聲態可憎”之類的批評。而有趣的現象是:“溫柳”被相提并論,但溫庭筠的詞題材狹窄,除了描寫貴婦人的姿態與艷情外,很難找到表現社會人生的作品。
在《花間集》的66首溫詞中,描寫女性的有52首,比例高達79%,而《樂章集》212首詞中,直接描寫女子或表現女子心理的,僅占70首左右,比例僅為33%。其實柳永的“新聲”中,最突出的“新”就是在對詞域的開拓上,是溫庭筠及受花間詞風影響的宋初文人所無法相比的,也是民間詞無法與之相比的。
柳永詞無論其體制還是其意境,都已蔚為大觀,其影響正如薛礪若《宋詞通論》所說:“假使中國詞學不經柳氏的改造,則充其量,仍不過模仿溫韋馮等人的作品罷了。其勢亦成末流,必致陳陳相因,黯然無復生氣。
則中國詞學不獨無北宋之雄奇玫麗,照耀古今,且早已于沒落衰竭之時,不待南宋中末期之后了。”這與柳詞之“新”,題材之開拓有著直接的關系。
柳永最愛的女子
北宋仁宗時,有位名妓謝玉英,色佳才秀,最愛唱柳永的詞。柳永才高氣傲,惱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舉而只得個馀杭縣宰。途經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結識謝玉英,見其書房有一冊"柳七新詞",都是她用蠅頭小楷抄錄的。因而與她一讀而知心,才情相配。臨別時,柳永寫新詞表示永不變心,謝玉英則發誓從此閉門謝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結識了許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謝玉英。任滿回京,到江州與她相會。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悵,在花墻上賦詞一首,述三年前恩愛光景,又表今日失約之不快。最后道:"見說蘭臺宋玉,多才多藝善賦,試問朝朝暮暮,行云何處去?"
謝玉英回來見到柳永詞,嘆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賣掉家私趕往東京尋柳永。幾經周折,謝玉英在東京名妓陳師師家找到了柳永。久別重逢,種種情懷難以訴說,兩人再修前好。謝玉英就在陳師師東院住下,與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來柳永出言不遜,得罪朝官,仁宗罷了他屯田員外郎,圣諭道:"任作白衣卿相,風前月下填詞。"從此,他改名柳三變,專出入名妓花樓,衣食都由名妓們供給,都求他賜一詞以抬高身價。他也樂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詞為業,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柳。北宋仁宗時,有位名妓謝玉英,色佳才秀,最愛唱柳永的詞。柳永才高氣傲,惱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舉而只得個馀杭縣宰。途經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結識謝玉英,見其書房有一冊"柳七新詞",都是她用蠅頭小楷抄錄的。因而與她一讀而知心,才情相配。臨別時,柳永寫新詞表示永不變心,謝玉英則發誓從此閉門謝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結識了許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謝玉英。任滿回京,到江州與她相會。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悵,在花墻上賦詞一首,述三年前恩愛光景,又表今日失約之不快。最后道:"見說蘭臺宋玉,多才多藝善賦,試問朝朝暮暮,行云何處去?"
謝玉英回來見到柳永詞,嘆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賣掉家私趕往東京尋柳永。幾經周折,謝玉英在東京名妓陳師師家找到了柳永。久別重逢,種種情懷難以訴說,兩人再修前好。謝玉英就在陳師師東院住下,與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來柳永出言不遜,得罪朝官,仁宗罷了他屯田員外郎,圣諭道:"任作白衣卿相,風前月下填詞。"從此,他改名柳三變,專出入名妓花樓,衣食都由名妓們供給,都求他賜一詞以抬高身價。他也樂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詞為業,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柳永盡情放浪多年,身心俱傷,死在名妓趙香香家。他既無家室,也無財產,死后無人過問。謝玉英、陳師師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學和情癡,湊一筆錢為他安葬。謝玉英曾與他擬為夫妻,為他戴重孝,眾妓都為他戴孝守喪。出殯之時,東京滿城妓女都來了,半城縞素,一片哀聲。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話。
謝玉英痛思柳郎,哀傷過度,兩個月后便死去。陳師師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柳永詞中女性形象的開題報告和研究現狀該怎么寫
對柳永詞的評價,一般多肯定其對民間慢詞形式的借鑒,而忽視其在題材內容上的拓展與創新。
其實柳詞在詠史懷古、議論說理、悼亡詠物、羈旅行役、城市風情、市井婦女等題材領域內均有開拓,若說開風氣之先,有的方面還在蘇軾之前。柳永詞所反映的文化轉型期的某些特點,更值得引起今人的關注。
柳永詞以艷情為第一主題,是民間詞最好的接受者,最好的傳播者。柳永用民間的慢詞形式,完成了民間慢詞形式向文人慢詞的過渡,卻以新時代的市井語言來寫清麗、世俗之歌,這種作風,不獨驚倒了當時的文人,且又與后世求雅求不俗之審美情趣相抵觸,故而深遭后人的笑罵。
人們除了肯定其“新聲”之耳目一新、流傳頗廣之外,幾乎都是“詞語塵下”(李清照《詞論》),“好為俳體,詞多 黷”(馮煦《蒿庵論詞》),乃至“聲態可憎”之類的批評。而有趣的現象是:“溫柳”被相提并論,但溫庭筠的詞題材狹窄,除了描寫貴婦人的姿態與艷情外,很難找到表現社會人生的作品。
在《花間集》的66首溫詞中,描寫女性的有52首,比例高達79%,而《樂章集》212首詞中,直接描寫女子或表現女子心理的,僅占70首左右,比例僅為33%。其實柳永的“新聲”中,最突出的“新”就是在對詞域的開拓上,是溫庭筠及受花間詞風影響的宋初文人所無法相比的,也是民間詞無法與之相比的。
柳永詞無論其體制還是其意境,都已蔚為大觀,其影響正如薛礪若《宋詞通論》所說:“假使中國詞學不經柳氏的改造,則充其量,仍不過模仿溫韋馮等人的作品罷了。其勢亦成末流,必致陳陳相因,黯然無復生氣。
則中國詞學不獨無北宋之雄奇玫麗,照耀古今,且早已于沒落衰竭之時,不待南宋中末期之后了。”這與柳詞之“新”,題材之開拓有著直接的關系。
蝶戀花柳永描寫的是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1、全詞巧妙地把飄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戀意中人的纏綿情思融為一體,表現了主人公堅毅的性格與執著的態度,成功地刻畫了一個思念遠方親人的女性的形象。
2、原文
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譯文
我佇立在高樓上,細細春風迎面吹來,極目遠望,不盡的愁思,黯黯然彌漫天際。夕陽斜照,草色蒙蒙,誰能理解我默默憑倚欄桿的心意?
本想盡情放縱喝個一醉方休。當在歌聲中舉起酒杯時,才感到勉強求樂反而毫無興味。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4、簡析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此詞上片寫登高望遠所引起的無盡離愁,以迷離的景物描寫渲染出凄楚悲涼的氣氛;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最后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愿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憔悴。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劉云霞柳永詞中的女性形象,柳永詞的女性意識可以從哪些方面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