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十首 少年游
少年游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
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去一云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柳永的少年游
少年游 柳永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
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去一云無蹤跡,何處是前期? 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柳永詞作鑒賞 這首小詞以深秋的長安為背景,觸目傷懷,抒發了詞人“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和離愁別恨。全詞不事雕琢,采用白描手法,營造出一種低沉蕭瑟而又沖淡清麗的意境。
開端的“長安”可以有寫實與托喻兩重含義。就寫實而言,柳永確曾到過陜西的長安,另一首《少年游》中,他寫過“參差煙樹灞陵橋”之類的句子。
再就托喻言,“長安”原為中國歷史上著名古都,詩人往往以“長安”借指為首都所之地,而長安道上來往的車馬,便也往往被借指為對于名利祿位的爭逐。柳永此詞“馬”字之下接上“遲遲”兩字,這便與前面的“長安道”所可能引起的爭逐的聯想,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襯。
至于“道”字上著以一“古”字,則又可以使人聯想及此長安道上的車馬之奔馳,原是自古而然,因而遂又可產生無限滄桑之感。總之,“長安古道馬遲遲”一句意蘊深遠,既表現了詞人對爭逐之事早已心灰意冷,也表現了一種對今古滄桑的深沉感慨。
“高柳亂蟬嘶”一句,寫秋蟬之嘶鳴更獨具有一種凄涼之致,也表現有一種時節變易、蕭瑟驚秋的哀感。柳永“蟬嘶”之上,還加了一個“亂”字,如此便不僅表現了蟬聲的繚亂眾多,也表現了被蟬嘶而引起哀感的詞人之心情的繚亂紛紜。
至于“高柳”二字,則一則表示了蟬嘶所之地,再則又以“高”字表現了“柳”之零落蕭疏,是其低垂的濃枝密葉已凋零,所以乃彌見樹之“高”也。這一句給人的總體感受是凄涼蕭索。
“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三句,寫詞人秋日效野所見之蕭瑟凄涼的景象,“夕陽鳥外”一句足可以表現郊原之寥闊無垠。飛鳥隱沒長空之外,而夕陽隱沒則更飛鳥之外,所以說“夕陽鳥外”。
值此日暮之時,郊原上寒風四起,故又曰“秋風原上”,此景此情之中,一失志落拓之詞人,又將何所歸何處呢?“目斷四天垂”,只見天蒼蒼,野茫茫,雙目望斷而終無一歸處。上闋是詞人自寫今日之飄零落拓,望斷念絕,自外界之景象著筆,感慨極深。
下闋,開始寫對于過去的追思,感慨一切希望與歡樂已復得。“歸云一去無蹤跡”一句,是對一切消逝不可復返之事物的一種象喻。
柳詞此句之喻托,則其口氣實與下句之“何處是前期”直接貫注。所謂“前期”者,指的是舊日之志意心期和舊日的歡愛約期。
對于柳永而言,這兩種期待和愿望,都已經同樣落空了。下面三句乃直寫自己今日的寂寥落寞,“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早年失意之時的“幸有意中人,堪尋訪”的狎玩之意興,既已經冷落荒疏,而當日與他一起歌酒流連的“狂朋怪侶”也都已老大凋零。志意無成,年華一往,于是便只剩下了“不似少年時”的悲哀和嘆息。
這一句“少年時”氣脈貫注,富于傷今感昔的慨嘆,嘆的是所追懷眷念的往事已無跡可循。以“歸云”為喻象,寫一切期望之落空,最后三句以悲嘆自己之落拓無成作結。
全詞情景相生,虛實互應,是一首藝術造詣極高的好詞,也是柳永悲劇性人生的縮影。作為一個稟賦有浪漫之天性及譜寫俗曲之才能的青年人,命中注定了是一個充滿矛盾不被接納的悲劇人物。
這首詞不僅形象地描繪出高柳亂蟬、夕陽秋原的凄涼之景,而且更寄寓著作者濃重的離愁別恨和沉痛的身世之感。通篇采用白描手法,語言樸素,意境淡遠。
不論從思想上還是從藝術上,此詞都對宋詞的發展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少年游 柳永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
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
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柳永詞作鑒賞 這首詞抒發了作者長安東灞橋這一傳統離別場所與友人別時的離愁別恨和懷古傷今之情。
全詞通過描寫富有寓意和韻味的景物來表達悲愁與離愁、羈旅與感昔的雙重惆悵,使人觸景生情,見微知著。 開篇總攬灞橋全景“參差煙樹灞陵橋”一句,直接點明所詠對象,暮色蒼茫中,楊柳如煙;柳色明暗處,霸橋橫臥。
灞橋是別離的象征,眼前凄迷的灞橋暮景,更易牽動羈泊異鄉的情懷。灞橋不僅目睹人世間的離鸞別鶴之苦,而且也是人世滄桑、升沉變替的見證。
“風物盡前朝”一句,緊承首句又拓展詞意,使現實的旅思羈愁與歷史的興亡之感交織,把空間的迷茫感與時間的悠遠感融為一體,貌似冷靜的描述中,透露出作者沉思的神情與沉郁的情懷。“哀楊古柳”三句從折柳送別著想,專寫離愁。
作者想象年去歲來,多少離人此折柳贈別,楊柳屢經攀折,纖細輕柔的柳條竟至“憔悴”!此詞寫衰楊古柳,憔悴衰敗,已不勝攀折。以哀景映襯哀情,借傷柳以傷別,加倍突出人間別離之頻繁,別恨之深重。
自“夕陽閑淡秋光老”一句始,詞境愈加凄清又無限延伸。面對灞橋,已令人頓生離思,偏又時當秋日黃昏,日色晚,秋光老,夕陽殘照,給本已蕭瑟的秋色又抹上一層慘淡的色彩,也給作者本已凄楚的心靈再籠罩一層黯淡的陰影。
想到光陰易逝,游子飄零,離思愁緒綿延不盡,終于溢滿蘅皋了。“離思滿蘅皋”,是用夸張的比喻形容離愁之多,無所不。
“一曲《陽。
少年游 柳永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
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去一云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一般人論及柳永詞者,往往多著重于他在長調慢詞方面的拓展,其實他在小令方面的成就,也是極可注意的。我以前在《論柳永詞》一文中,曾經談到柳詞在意境方面的拓展,以為唐五代小令中所敘寫的“大多不過是閨閣園亭傷離怨別的一種‘春女善懷’的情意”,而柳詞中一些“自抒情意的佳作”,則寫出了“一種‘秋士易感’的哀傷”。
這種特色,在他的一些長調的佳作,如《八聲甘州》、《曲玉管》、《雪梅香》諸詞中,都曾經有很明白的表現。然而柳詞之拓展,卻實在不僅限于其長調慢詞而已,就是他的短小的令詞,在內容意境方面也同樣有一些可注意的開拓。
就如這一首《少年游》小詞,就是柳永將其“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寫入了令詞的一篇代表作。 柳永之所以往往懷有一種“失志”的悲哀,蓋由于其一方面既因家世之影響,而曾經懷有用世之志意,而另一方面則又因天性之稟賦而愛好浪漫的生活。
當他早年落第之時,雖然還可以藉著“淺斟低唱”來加以排遣,而當他年華老去之后,則對于冶游之事既已失去了當年的意興,于是遂在志意的落空之后,又增加了一種感情也失去了寄托之所的悲慨。而最能傳達出他的雙重悲慨的便是這首《少年游》小詞。
這首小詞,與柳永的一些慢詞一樣,所寫的也是秋天的景色,然而在情調與聲音方面,卻有著很大的不同。在這首小詞中,柳永既失去了那一份高遠飛揚的意興,也消逝了那一份迷戀眷念的感情,全詞所彌漫的只是一片低沉蕭瑟的色調和聲音。
從這種表現來判斷,我以為這首詞很可能是柳永的晚期之作。開端的“長安”可以有寫實與托喻兩重含義。
先就寫實而言,則柳永確曾到過陜西的長安,他曾寫有另一首《少年游》,有“參差煙樹灞陵橋”之句,足可為證。再就托喻言,“長安”原為中國歷史上著名古都,前代詩人往往以“長安”借指為首都所在之地,而長安道上來往的車馬,便也往往被借指為對于名利祿位的爭逐。
不過柳永此詞在“馬”字之下接上“遲遲”兩字,這便與前面的“長安道”所可能引起的爭逐的聯想,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襯。至于在“道”字上著以一“古”字,則又可以使人聯想及在此長安道上的車馬之奔馳,原是自古而然,因而遂又可產生無限滄桑之感。
總之,“長安古道馬遲遲”一句意蘊深遠,既表現了詞人對爭逐之事早已灰心淡薄,也表現了一種對今古滄桑的若有深慨的思致。
柳永的少年游
●少年游 柳永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
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
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柳永詞作鑒賞 這首詞抒發了作者長安東灞橋這一傳統離別場所與友人別時的離愁別恨和懷古傷今之情。
全詞通過描寫富有寓意和韻味的景物來表達悲愁與離愁、羈旅與感昔的雙重惆悵,使人觸景生情,見微知著。 開篇總攬灞橋全景“參差煙樹灞陵橋”一句,直接點明所詠對象,暮色蒼茫中,楊柳如煙;柳色明暗處,霸橋橫臥。
灞橋是別離的象征,眼前凄迷的灞橋暮景,更易牽動羈泊異鄉的情懷。灞橋不僅目睹人世間的離鸞別鶴之苦,而且也是人世滄桑、升沉變替的見證。
“風物盡前朝”一句,緊承首句又拓展詞意,使現實的旅思羈愁與歷史的興亡之感交織,把空間的迷茫感與時間的悠遠感融為一體,貌似冷靜的描述中,透露出作者沉思的神情與沉郁的情懷。“哀楊古柳”三句從折柳送別著想,專寫離愁。
作者想象年去歲來,多少離人此折柳贈別,楊柳屢經攀折,纖細輕柔的柳條竟至“憔悴”!此詞寫衰楊古柳,憔悴衰敗,已不勝攀折。以哀景映襯哀情,借傷柳以傷別,加倍突出人間別離之頻繁,別恨之深重。
自“夕陽閑淡秋光老”一句始,詞境愈加凄清又無限延伸。面對灞橋,已令人頓生離思,偏又時當秋日黃昏,日色晚,秋光老,夕陽殘照,給本已蕭瑟的秋色又抹上一層慘淡的色彩,也給作者本已凄楚的心靈再籠罩一層黯淡的陰影。
想到光陰易逝,游子飄零,離思愁緒綿延不盡,終于溢滿蘅皋了。“離思滿蘅皋”,是用夸張的比喻形容離愁之多,無所不。
“一曲《陽關》”兩句,轉而從聽覺角度寫離愁。作者目瞻神馳,正離思索懷,身邊忽又響起《陽關》曲,將作者思緒帶回別前的離席。
眼前又進行一場深情的餞別,而行者正是自己。客中再嘗別離之苦,舊恨加上新愁,已極可悲,而此次分袂,偏偏又傳統的離別之地,情形加倍難堪,耳聞《陽關》促別,自然使人肝腸寸斷了。
至此,目之所遇,耳之所聞,無不關合離情紛至沓來。詞末以“獨自憑蘭橈”陡然收煞。
“獨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難舍的別衷、孤身飄零的苦況,盡含其中。 這首詞運用了回環斷續的藝術手法,借助灞橋、古柳、夕陽、陽關等寓意深遠的意象,不加絲毫議論,只通過憑吊前朝風物,就抒發無限的感慨,做到了“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
少年游 柳永 詩詞鑒賞
[賞析] 從內容看,送客霸陵,折柳送別是自漢以來的風俗。
首句寫暮色蒼茫,楊柳如煙,明暗處,霸橋橫臥。“風物盡朝前”,囊括了人世間離鸞別鶴之苦,也涵概了蒼海桑田變遷。
上片后3句,寫因為屢經攀折,原本纖細柔軟的柳條竟至憔悴衰敗,可見人間別離頻、別恨深。 換頭2句, 霸橋前又時當秋日黃昏,日晚秋老夕陽照,蕭瑟的秋光更慘淡,酸楚的心靈又黯然。
離思別緒綿延不盡到草地水邊。 下片末兩句,正在離思縈懷之時,《陽關》的離別曲又勾起那深情餞別席上的離愁,和如今霸橋前的別恨,怎不令人肝腸寸斷?末句寫出自己帶著深深的別離愁情倚著船漿孤身飄零而去的愁苦況。
從表現手法看,“衰楊古柳”句,詩人借傷柳以傷別,一反古人“樂景寫哀情”做法,以哀景映襯手法,更加突出了人間離恨之深。“離思滿蘅皋”是詩人用夸張的方法,形容離愁之多,無所不在,更能牽動讀者的心弦。
“獨自憑蘭橈”句,收景出人,以人物行動見意,把讀者引入詞情最苦處,收束有力,余味不盡。羈旅與感昔雙惆悵、互渲染,悲秋離愁渾然劃一,風景人事有機交融,含情綿邈,此詞十分了得。
少年游 柳永
《少年游》,詞牌名。又名《少年游令》、《小闌干》、《玉臘梅枝》。《樂章集》、《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清真集》分入“黃鐘”、“商調”。各家句讀亦多出入,茲以柳永詞為定格。五十字,前片三平韻,后片兩平韻。蘇軾、周邦彥、姜夔三家同為別格,五十一字,前后片各兩平韻。[1]?
詞牌格律
【定格】
對照詞:柳永《少年游·長安古道馬遲遲》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仄平平(韻)。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韻)。
歸云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去年時。
【別格一】
對照詞:蘇軾《少年游·潤州作代人寄遠》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韻)。
去年相送,馀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韻)。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別格二】
對照詞:周邦彥《少年游·并刀如水》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
仄仄平平,仄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韻)。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
仄仄平平,仄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別格三】
對照詞:姜夔《少年游·雙螺未合》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韻)。
雙螺未合,雙蛾先斂,家在碧云西。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韻)。
別母情懷,隨郎滋味,桃葉渡江時。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韻)。
扁舟載了匆匆去,今夜泊前溪。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韻)。
楊柳津頭,梨花墻外,心事兩人知。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對照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逗號“,”和句號“。”:表示句;頓號“、”:表示逗。下劃線:領格字。『』:例作對偶;〖〗:例作疊韻。)[1]?
求柳永的<<少年游>>的整首詞
少年游 作者: 柳永 世間尤物意中人。輕細好腰身。香幃睡起,發妝酒釅,紅臉杏花春。 嬌多愛把齊紈扇,和笑掩朱唇。心性溫柔,品流詳雅,不稱在風塵。 【宋詞-《少年游》-柳永】 少年游 柳永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 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去一云無蹤跡,何處是前期? 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少年游 柳永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 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 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柳永的代表作少游,柳永的十首少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