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賞析一下柳永的《蝶戀花》,一詞一句具體地分析下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意思】 他久立在高樓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的春日離愁,黯黯然地升起從遙遠無邊的天際。
碧綠的草色,迷蒙的煙光掩映在落日余暉里,默默無言什么人會理解他獨自憑欄的深沉含義? 打算讓這疏懶放縱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對著美酒要縱情高歌,勉強取得歡樂反而覺得毫無意味。衣衫絲帶漸漸覺得松寬了,可他始終不感到懊悔,寧愿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顏色憔悴。
【注釋】 (1)此詞原為唐教坊曲,調名取義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句。又名《鵲踏枝》、《鳳棲梧》等。
雙調,六十字,仄韻。 (2)危樓:高樓。
(3)黯黯:迷蒙不明。 (4)擬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時宜。 (5)對酒當歌:語出曹操《短歌行》。
當:與"對"意同。 (6)強:勉強。
強樂:強顏歡笑。 (7)衣帶漸寬:指人逐漸消瘦。
語本《古詩》:"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簡析】 這是一首懷人詞。
上闋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遠。
"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春愁",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于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
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嘆。
"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 下闋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
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蕩,頗具波瀾。
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愿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升華。
賀裳《皺水軒詞筌》認為韋莊《思帝鄉》中的"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疑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諸句,是"作決絕語而妙"者;而此詞的末二句乃本乎韋詞,不過"氣加婉矣"。
其實,馮延已《鵲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鏡里不辭朱顏瘦",雖然語較頹唐,亦屬其類。后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大概正是柳永的這兩句詞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
柳永 《鳳棲梧》 賞析
此首詞牌一作《鳳棲梧》,內容寫懷人春愁。
上片寫佇倚危樓,憑闌無語,無人會得憑闌意,特別是這九個字:“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形象生動、真切。換頭寫借酒澆愁,強樂無味。
上文一開一合:“擬把”是宕開,“無味”仍合到春愁上。作者運用含蓄的手法,層層鋪墊,直到最后才突然一轉,使感情像沖塊堤防的洪水一樣,猛烈傾瀉出來 ,驚心動魂,感人至深。
他對愛情的態度這樣執著,滿懷激情,在北宋的封建社會里,是很大膽的。結尾兩句稱贊了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具有形象的概括性。
最后一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為傳誦千古句句。
“衣帶漸寬”,形容消瘦,即使“憔悴”委頓,瘦損而死,亦甘心不悔!這是明知無奈而甘愿無奈的愛之誓言,其熱烈、執著,在唐宋作家中亦罕見,表現出柳永疏狂流通子對待愛侶的志誠須眉品格。“人伊”,方始畫龍點睛地道破春愁難道,為春愁憔悴無悔的隱秘:為了她的堅貞情愛,我亦值得憔悴、瘦損,以生命相托!語直情切,挾帶著市民式的激情,真是蕩氣回腸。
王國維借用這句詞來比喻成大事者或成大學問者所必歷之三境界中的第二境,使之流傳更廣,使其思想意義也得到很大升華。
求柳永《蝶戀花》的解析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遠。"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春愁",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于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
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嘆。"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
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蕩,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愿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升華。
賀裳《皺水軒詞筌》認為韋莊《思帝鄉》中的"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疑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諸句,是"作決絕語而妙"者;而此詞的末二句乃本乎韋詞,不過"氣加婉矣"。其實,馮延已《鵲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鏡里不辭朱顏瘦",雖然語較頹唐,亦屬其類。后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大概正是柳永的這兩句詞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
柳永 《鳳棲梧》 賞析
此首詞牌一作《鳳棲梧》,內容寫懷人春愁。
上片寫佇倚危樓,憑闌無語,無人會得憑闌意,特別是這九個字:“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形象生動、真切。換頭寫借酒澆愁,強樂無味。
上文一開一合:“擬把”是宕開,“無味”仍合到春愁上。作者運用含蓄的手法,層層鋪墊,直到最后才突然一轉,使感情像沖塊堤防的洪水一樣,猛烈傾瀉出來 ,驚心動魂,感人至深。
他對愛情的態度這樣執著,滿懷激情,在北宋的封建社會里,是很大膽的。結尾兩句稱贊了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具有形象的概括性。
最后一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為傳誦千古句句。
“衣帶漸寬”,形容消瘦,即使“憔悴”委頓,瘦損而死,亦甘心不悔!這是明知無奈而甘愿無奈的愛之誓言,其熱烈、執著,在唐宋作家中亦罕見,表現出柳永疏狂流通子對待愛侶的志誠須眉品格。“人伊”,方始畫龍點睛地道破春愁難道,為春愁憔悴無悔的隱秘:為了她的堅貞情愛,我亦值得憔悴、瘦損,以生命相托!語直情切,挾帶著市民式的激情,真是蕩氣回腸。
王國維借用這句詞來比喻成大事者或成大學問者所必歷之三境界中的第二境,使之流傳更廣,使其思想意義也得到很大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