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走近柳永的作文
感受柳永 微博 字號 電郵 收藏 打印 大 中 小 相關文章:柳永 柳永詞學思想述論 柳永:白衣卿相,為誰消得人憔悴 柳永人生悲劇的個性特征及社會意義 論宋代都市文化與悲劇詞人柳永 柳永詞的俗與雅 "非主流作家"柳永的兩面性 試論柳永的都市風情詞 論柳永羈旅行役詞的抒情模式 俯視型受眾與柳永詞的傳播 江南那溫柔旖旎的山水和令人魂牽夢縈的風光,孕育出了細膩多情、風流倜儻而又桀驁不馴的一代詞人———柳永。
我們不得不贊嘆天地的鐘靈毓秀,不得不感恩造物主的鬼斧神工,讓我們有幸擁有如此才華橫溢的“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鶴沖天》)。 走近柳永,我們可以感受到一顆細膩多情的心在輕輕躍動。
這顆心和江南那迷離朦朧的煙雨、婀娜多姿的楊柳、風情萬種的少女,早已結下了難解之緣,令他那么牽腸掛肚,難舍難分。然而,由于詞人仕途坎坷,他那敏感細膩的內心感受到的往往是濃得化不開的惆悵,江南的一切在他的眼里是那樣的多愁善感、如泣似訴:“寒蟬凄切”(《雨霖鈴》)“秋光老盡”(《訴衷情近》)“雨恨云愁”(《曲玉管》)“紅衰翠減”(《八聲甘州》)“慘綠愁紅”(《定風波》)……就在這滿目愁恨的風光里,還要忍受與心上人“多情自古傷離別”(《雨霖鈴》)“別來千里重行行”(《引駕行》)的痛苦煎熬,還要忍受“空有相憐意,未有相憐計”(《婆羅門令》)“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憶帝京》)的無奈折磨。
在柳永的心靈深處,由人及物,又由物及人,愁腸百結,難以排遣。而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也無時無刻不牽動著他的情思:“一望鄉關煙水隔,轉覺歸心生羽翼。
秋天又見秋天之柳永篇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千帆歸來,斜陽漸盡。天邊絢麗的云霞映著江面千千百百歸來的船只,讓人徒生蒼涼之感。
岸邊,枯黃的樹葉被風吹落,在空中悠然的旋轉降落。天空漸漸暗了下來,夕陽的余輝灑在江邊這座破敗的小樓上。
樓上,一位素衣青裙綠云擾擾的女子。對著云霞淺斟低唱,秋風撩起她的長發,她沒有察覺。
在默默的吟誦中陷入無限的思念之中。她是誰?她就是——秋。
許多年前,秋在卞京遇到了落榜的他。少年銳氣受挫,換來的是他每天依紅偎翠,在勾欄瓦肆之間消磨時日,醉生夢死。
于是秋走近了他,上演了一段很老套的故事。有了秋的陪伴,紅袖添香。
他迅速走出落榜的低谷。創作的靈感頓如泉涌,源源不斷。
一首《望海潮》承平氣象,形容曲盡,極盡江南的富庶`繁華。自此名聲鵲起,鮮花與掌聲蜂擁而至,一時間“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但他視若無睹,因為在他的心中只有秋。歡樂的日子總是美好且短暫。
秋不能作為一名普通的女子留在他的身邊,是秋永遠的不幸。于是分離。
驟雨初歇,江面上煙波浩淼。渡口處戀人緊握雙手,臉上寫滿了不舍,此刻淚水早已決堤。
船公不斷的催叫,秋踏上了離途。他近乎瘋狂的跑上小樓,對著逐漸遠去的秋且泣且歌“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連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另一邊是秋撕心裂肺的哭喊。相思無用,惟別而已。
別期若有定,千般煎熬如何?莫到道黯然銷魂,何處柳暗花明。他不知,秋不知。
這一別竟是永別,許多年以后秋故地重游。此時早已物事人非。
帶著無限的感傷,秋登上那座小樓。一切恍如隔世,秋色依舊,惟不見故人。
秋默默的攀爬,小樓發出咯吱咯吱的呻吟聲。打開了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樓上,欄桿幾處光滑如鏡,欄桿后班駁的墻壁上,一首詞清晰可見。看到那首詞時,秋全身為之震動。
秋緊咬著下唇,用顫抖的聲音讀出了那首詞《蝶戀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
讀到最后顫抖變成了嗚咽。看著他依舊灑落的筆致,空氣中分明還氤氳著他的氣息。
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才子詞人,白衣卿相。”
秋仿佛又見到當年那個才華橫溢的他,秋會心一笑;“《離騷》寂寞千載后,《戚氏》凄涼一曲終。”相思一寸,痛亦一寸。
秋又緊斂雙眉,反反復復,時笑時哭,讓人無限憐惜。夜幕下,秋盈弱的身軀靠在那面題字的墻上,任憑秋風肆虐,秋毫無理會,她微閉雙眸不想醒來,只想沉睡在有他的夢中,于是向著西方默默吟誦:“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詩詞大會觀后感(500字以上)
中國是詩的國度,古代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古人說“詩言志”,用詩文來表達自己的理想、志向、抱負等,這是中國人對詩的最高境界。這些優美的詩句現在成為教科書中的文章,我們要學習它、背誦它,雖然有時會覺得比較難懂,但詩詞已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可以寫一手好詩詞的人也越來越少。
現在,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學習和寫作詩詞,將詩詞文化發揚下去。現在河北衛視推出了《中華好詩詞》節目,這是繼《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兩檔重視漢字書寫的節目之后,又一檔和文字有關的節目,中華好詩詞和漢字緊密相連,借用大眾傳媒的方式,讓詩詞重新帶給大家美的享受。
《中華好詩詞》節目由原央視主詩人王凱擔綱,趙忠祥、楊雨等名嘴和明星參與,以大力弘揚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為宗旨,通過闖關、益智、綜藝等節目手法,集娛樂性和知識性為一體,通過寓教于樂的輕松形式讓廣大觀眾學習詩詞。 補充: 最近,我看了一個 電視節目 ,叫《中華好詩詞》,感受頗深。
節目中有好多能熟背3000多首 詩歌 的 女博士 們,從她們身上充分顯示了詩歌對人的影響,她們個個樸素,沉穩,特別是總決賽中的兩位女博士,讓我印象深刻:李冰潔,身穿白色的 旗袍 ,看起來像 弱不禁風 的林黛玉,戴著眼鏡,說話時聲音婉轉動聽,有著 薛寶釵 式的 幽默感 。 王穎 ,號稱“冷面殺手”,不喜歡笑,但是常常把對手嚇出一身冷汗。
背詩時,她喜歡輕輕 踱步 ,她不僅會背詩,還喜歡寫詩,一上場就吐口而出一首自編的 小詩 ,既押韻又好聽。正是應了古人那句老話“熟背 唐詩三百首 ,不會做詩也會吟”! 節目中還有一個8歲的小女孩,她的年紀雖然小,但是卻能把 《長恨歌》 背的滾瓜爛熟,還能背誦好多我都沒有聽說過的古詩。
連 范增 老師都對她很佩服,提出如果她能在3個月內將 《離騷》 和杜甫的《秋興》到脫口而出的程度,就收她為弟子!太羨慕她了,這么小的年紀, 就能夠成為范增老師的弟子,那該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看完這個節目,我覺得平時我背詩時還是太不熟練,真正到比賽的時候,有些背過的詩一時就想不起來了,尤其是當需要只背誦其中一句的時候,往往整篇都忘記了。
以后我還要繼續努力背詩,不僅要背熟,而且要理解作者,理解作者作詩的意境。 這真是一檔好的節目,中華的詩詞博大精深,讓我們一起 遨游 在詩歌的海洋吧。
中國古詩詞大會觀后感作文400字
最近一邊看節目,一邊背詩,挺開心挺充實的。不過目前進入了一個混亂狀態。就是背的詩越來越多,一不留神就混搭起來了。想要努力的把它們各自歸成一家實在困難。看來我的背詩還是處在一個很低淺的階段。缺少對作者以及歷史背景的了解。如今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進入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上下求索兮路漫漫,寤寐鉆研兮曙光現。
自從幾日前開始關注《中華好詩詞》,像是著了魔一般,應是把第一期從頭到尾看了個遍,又網購了十幾本詞集,加上本來就有的唐詩宋詞詩經等,可夠我看了。這幾日來就是早上第一節課和晚睡前兩個小時,都是在讀詩。下班回到家里,我和兒子都賴在床上,我讀我的詩,兒子看買給他的繪本,時不時的指出一些感興趣的動物給我看,我們就這樣,依依呀呀的能賴兩個小時還多呢。白天在學校沒課的時候,就躲在小屋里一手捧著書一手拿字典,細心研讀。真是字字珠璣啊。跟我們的古詩詞相比,今人所寫之文章,實在是應該謙遜一些。
2016年央視頻道《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500字3篇
《讀柳永》讀后感
我自己寫的。。。你自己改改去吧= 起魏晉風骨,我就不禁聯想起那一長串放蕩文人的名字,盡管那是一個的自暴自棄的時代——嵇康猖獗,身死猶彈廣陵散;阮籍猖狂,窮途末路空流淚。
他們太輕狂,太高傲,太灑脫;以至于后世人以為,那時的文人美得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盡管他們所處的時代本身是一個又一個戰火紛亂的時代。
可幾百年過去了,當歷史的年輪碾轉來到北宋之時,我們不禁驚奇的發現,居然也有一位宋朝的詞人,風骨如魏晉;只不過多了份魏晉文人本有的清高與自傲,少了份魏晉文人天然的陰霾與矜持。
他叫柳永,原名三變,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他自傲,卻灑脫;他不羈,卻輕狂;時常往返于秦樓楚館之間,好作淫冶謳歌之曲傳播四方。
他低吟,“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仁宗大怒,“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御筆一揮“且去填詞”斷送了他一生一世的富貴功名,也截斷了他入居廟堂的凌云之志。
他再輕狂,也絕不是一個沒有抱負的男人;他再灑脫,也終擺脫不了傳統儒學的束縛。他不是儒學的推崇者,可也絕不是禮教的叛逆者。
命運總是喜歡和人開玩笑,人生本就如此。他不是不想作官,只是仕途之路始終沒有親睞過他而已。從此以后任由他改頭換面,任由他往返奔波,他終歸也只能與那條仕途之路越走越遠。到最后,他的心暗淡了,冷卻了,荒蕪了;且去填詞,好,那就我就去奉旨填詞,奉旨填詞柳三變。
他的確不是一位循規蹈矩的君子,但絕對算得上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詞人。
薄情寡義如何,有才無德又如何,他突然如自我般我行我素,及時行樂于娼館酒樓之間,喝自己的酒,填自己的詞,悠也閑哉,好不快活!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雨霖鈴》
他的確是有才,堪稱絕代詞人。短短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千百年來勾起了多少人的遐想,也勾起了多少人的惆悵。
風流才子,笑看豐韻神采;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他是同情那些妓女的,雖然這些女子與他終究只是一場鏡花水月;盡管他們出生低賤,盡管他們受盡歧視,他還是用盡他真摯的感情和畢生的才華為她們寫下了一篇篇純正的詞章,氤氳了無數永載青史的千秋佳作。也正是如此,他的詩歌才會如此婉轉動人,如此用情至深,如此催人淚下。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他為妓女寫詞,而妓女也為他婉轉唱詞;而他的詞也自然迅速傳揚于天下。“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天下之人無不知柳永之詞,盡管其中既有追隨者也有厭惡者。
他的粉絲數量之多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令人吶嘆的。說實話,以前的我是不大喜歡柳永的,總以他的詞作俗氣為因而不屑一顧。可如今我還是不得不臣服于柳永的詞作之下。因為不管是何時我的身旁都會有無數同學在向我感嘆他有多么多么的喜歡柳永,甚至連我的國學老師也如此而已。人云亦云,一開始我還刻當作沒聽見;可時間一長,久而久之我也不得不屈服于柳永的詞作之下,終于能靜下心來品味柳詞所謂的好,好到極端的好。此刻翻開宋詞三百首時我依舊是我,只不過腦海中無意鍵多了柳三變的痕跡。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流?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柳永《八聲甘州》
東坡云:人皆言柳耆卿詞俗,然如“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佳處,不過如此。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柳詞。氣概山河的弘闊氣象,催人淚下的惆悵感懷、余音繚繞的完美旋律……誠然,不得不讓人折服。
柳永在詞史上的地位是顯而易見的。他上承李煜余韻,下啟蘇軾豪情,開創了婉約詞中的柳詞一派;大量創作慢詞,改變改變了小令一統天下的局面,為后來長調詞家周邦彥的誕生奠定了基礎;開始面向民間創作,將文學由士大夫領域引向了市民領域,促進了文化傳播。世俗文學發源于北宋,柳永功不可沒。
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滾滾長江東逝水,柳詞雖在,而人卻早已不在。這位落魄一生的絕代詞人,最終也如那默默聳立的柳七墳一般,靜靜的躺立在樂游原上,一去不復返。
但歷史卻會銘記柳永。盡管他的身影已隨歲月遠去,但他的靈魂卻永遠的印在了人們的心靈。
讀柳永作文
讀《讀柳永》有感
第一次讀到柳永這兩字是在初中學習他的詞《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當時便被他那婉轉柔美的詞風,以及孤獨惆悵的意境所吸引。而后了解了他的生平,讀了他更多的詞,也就為他那坎坷的人生感到悲哀。
讀罷梁衡此文,我不禁對柳永產生了敬佩之情。
柳永仕途艱難,三次科舉才中。卻因幾句牢騷歌詞而被勾去功 名,直到第四次科舉才通過并得了個小官。但這時他早已厭倦官場投身到市井之中,整日混跡歌館妓樓。在這個為所謂“君子”所不齒之地,柳永卻實現了他自己的價值。他一心一意作詞,他毅然忘記了過去的世界,得到了新的世界。
便如梁衡寫道:“在逆境下你心里想著一個世界,上天卻偏偏要給你另外一個世界。兩個世界矛盾斗爭的結果便是你得到了一個超乎這兩個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
梁衡將柳永的投身之處稱之為逆境。柳永在這逆境中沒有墮落,他擴大了詞境,發展了鋪敘,促進了詞的通俗化與口語化,毫無疑問他對于詞的貢獻的確不亞于牛頓,愛因斯坦對物理學的貢獻!
沒有人愿意處于逆境,柳永也是如此,但他以他的豁達,他以他的“奉旨填詞”來面對逆境,所以才有了如今被人們所吟的“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梁衡看中的,正是柳永對逆境人生的積極態度,并勉勵人們學習他的積極。不只是梁衡在勉勵人們要在逆境中積極達觀。
今年開學英語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在開學第一天時給全美學生作得演講。其中有一句話的意思是:生活中的困難不是不去努力的原因。人生怎會一帆風順,但只要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態度,不自我放棄,便不會虛度光陰,便會實現生命的價值。
“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無大無小,貴賤不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虛度生命。”梁衡的這句話值得被所有人記住。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作文800字
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最近一邊看節目,一邊背詩,挺開心挺充實的。不過目前進入了一個混亂狀態。
就是背的詩越來越多,一不留神就混搭起來了。想要努力的把它們各自歸成一家實在困難。
看來我的背詩還是處在一個很低淺的階段。缺少對作者以及歷史背景的了解。
如今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進入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上下求索兮路漫漫,寤寐鉆研兮曙光現。
自從幾日前開始關注《中華好詩詞》,像是著了魔一般,應是把第一期從頭到尾看了個遍,又網購了十幾本詞集,加上本來就有的唐詩宋詞詩經等,可夠我看了。這幾日來就是早上第一節課和晚睡前兩個小時,都是在讀詩。
下班回到家里,我和兒子都賴在床上,我讀我的詩,兒子看買給他的繪本,時不時的指出一些感興趣的動物給我看,我們就這樣,依依呀呀的能賴兩個小時還多呢。白天在學校沒課的時候,就躲在小屋里一手捧著書一手拿字典,細心研讀。
真是字字珠璣啊。跟我們的古詩詞相比,今人所寫之文章,實在是應該謙遜一些。
那幾位明星擂主都是蠻可愛的。最受歡迎的應該屬喻恩泰。
我覺得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當然首先他是明星,參演了著名的《武林外傳》等影視作品,其次他是博士,更讓眾粉絲們崇拜,通過這個節目,又知道這個博士并不是徒有其名,真的是實實在在外修內斂貨真價實,從心底里生出許多敬佩來。
我是真的希望所有的明星都是這水準。屈居第二的釘子戶就是左巖了。
左巖就吃虧在之前沒有喻恩泰出名,如果她也像喻恩泰一樣的有名氣,那么,她絕對會在好詩詞的舞臺上閃瞎所有人的眼睛。恩泰兄恐怕就得屈居綠葉了。
不過,左巖已經是巾幗不讓須眉,富有詩書千萬卷了。 作為一個老師,我內心里十分希望有公眾影響力的明星大腕兒們抽空都來參加這個節目,并不為提升知名度,因為本身他們就已經夠有名氣了。
打個比方:我的學生們近期很喜歡張杰的歌曲,試想一下,如果張杰兄也來參加中華好詩詞的話,那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力啊,我敢肯定,孩子們會十分迫切地觀看《中華好詩詞》。況且全中國喜歡張杰的何止千人萬人?名人的一舉一動所能傳遞出的力量,勝過老師苦口婆心的千言萬語。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沒有誰是青春不朽的。我們真正應該做的,就是在真實的年齡段里,使生命散發出智慧的光芒。
長得帥氣美麗固然使人賞心悅目,若僅僅是金玉其外,倒不如秀外慧中更加長久。(不指任何人) 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才疏學淺,所以才一本接一本的買書讀書,希望能通過先輩們的著作汲取一二為我所用,然而越是讀,越發覺自己的無知和淺薄。
讀了幾日的詩詞之后,更是覺得自己這許多年來放著自家的寶貝不要,硬生生的讀什么“世界名著”、“外國文學經典”真是可笑可悲。還好,書,什么時候拿起來都不算晚。
除了篇頭的那一句,我還有一句座右銘: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業。 真是無比的開心我能一輩子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
這是許多人都不曾有的幸福。 跟許多別的國家相比,我國愛好閱讀的人真是比較少,真心希望有關方面能采取一些積極的措施,在不久的將來能出現全民熱愛閱讀的時代。
范增老師在總決賽的時候出現,老人家從年輕時起就每日五點起床讀書兩個小時。光這一點就使我深受觸動。
想來,凡人之所以庸凡,十之八九是懶惰結出的果實。 從今日起,開始閱讀,并不算晚;從今日起為夢想拼搏,并不算晚。
只要邁出了一步,只要是在向前走著,那一枚閃耀的桂冠,始終會拿在手里。共勉。
《中華好詩詞》是一檔古詩詞記憶闖關節目。在這個節目中,不僅有風趣幽默、談吐不凡的著名主持人王凱,有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大學士趙忠祥等老師為嘉賓,還有熱愛詩詞、記憶超凡的選手們。
來自寶島臺灣的參賽選手孔繁錦先生,家學淵源、博聞強記且機智敏捷,一路過關斬將,奪得賽段擂主寶座,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節目雖然帶有很大的娛樂性在里面,但是富有意境的一句句詩詞和一幅幅繪出詩詞意境的沙畫,讓我又重溫了高中以前的詩歌學習,猶記得那時的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講述,古人們用簡潔語言描繪出充滿意境的畫面和各種情感,這是當今我們白話文永遠無法相媲美的。
詩詞歌賦是中華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但試想如今有多少人能熟識,有多少人是主動的因為熱愛而去接觸、背誦和運用,更多的是因為要考試,要爭高分而去學習、背誦,根本就無所謂的運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倘若我們現代人再繼續以這種應試狀態去接觸瑰寶,我想過不了多久,悠久的詩詞文化將會丟失,中國傳統文化將變得一片空白。如今時代,更多的是忙著在游戲上消遣,在微信、QQ上轉發著各種八卦消息,等著那些喜歡詩詞的人一個個老去的時候,還有沒有人會想起那些優美的詩詞。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柳永詩詞大會師觀后感作文,求走近柳永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