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寫的詩或詩集
一、柳永部分詩集 【正宮】 黃鶯兒 園林晴晝春誰主。
暖律潛催,幽谷暄和,黃鸝翩翩,乍遷芳樹。觀露濕縷金衣,葉映如簧語。
曉來枝上綿蠻,似把芳心、深意低訴。 無據。
乍出暖煙來,又趁游蜂去。恣狂蹤跡,兩兩相呼,終朝霧吟風舞。
當上苑柳農時,別館花深處,此際海燕偏饒,都把韶光與。 玉女搖仙佩(佳人) 飛瓊伴侶,偶別珠宮,未返神仙行綴。
取次梳妝,尋常言語,有得幾多姝麗。擬把名花比。
恐旁人笑我,談何容易。細思算,奇葩艷卉,惟是深紅淺白而已。
爭如這多情,占得人間,千嬌百媚。 須信畫堂繡閣,皓月清風,忍把光陰輕棄。
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當年雙美。 且恁相偎倚。
未消得,憐我多才多藝。愿奶奶、蘭人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
為盟誓。今生斷不孤鴛被。
雪梅香 景蕭索,危樓獨立面晴空。動悲秋情緒,當時宋玉應同。
漁市孤煙裊寒碧,水村殘 葉舞愁紅。楚天闊,浪浸斜陽,千里溶溶。
臨風想佳麗,別后愁顏,鎮斂眉峰。可惜當年,頓乖雨跡云蹤。
雅態妍姿正歡洽,落花流水忽西東。無□(“繆”換成豎心旁)恨,相思意,盡分付征鴻。
尾犯 夜雨滴空階,孤館夢回,情緒蕭索。一片閑愁,想丹青難貌。
秋漸老、蛩聲正苦、夜將闌,燈花旋落。最無端處,總把良宵,祗恁孤眠卻。
佳人應怪我,別后寡信輕諾。記得當初,翦香云為約。
甚時向、幽閨深處,按新詞、流霞共酌。再同歡笑。
肯把金玉珍珠博。 (案此首別又作吳文英《夢窗詞集》) 早梅芳 海霞紅,山煙翠。
故都風景繁華地。譙門畫戟,下臨萬井,金碧樓臺相倚。
芰荷浦溆,楊柳汀洲,映虹橋倒影,蘭舟飛棹,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 漢元侯,自從破虜征蠻,峻陟樞庭貴。
籌帷厭久,盛年晝錦,歸來吾鄉我里。鈴齋少訟,宴館多歡,未周星,便恐皇家,圖任勛賢,又作登庸計。
斗百花 颯颯霜飄鴛瓦,翠幕輕寒微透,長門深鎖悄悄,滿庭秋色將晚,眼看菊蕊,重陽淚落如珠,長是淹殘粉面。鸞輅音塵遠。
無限幽恨,寄情空〔歹帶〕紈扇。應是帝王,當初怪妾辭輦,陡頓今來,宮中第一妖嬈,卻道昭陽飛燕。
其二 煦色韶光明媚。輕靄低籠芳樹。
池塘淺蘸煙蕪,廉幕閑垂風絮。春困厭厭,拋擲斗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緒。
終日扃朱戶。 遠恨綿綿,淑景遲遲難度。
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處。深院無人,黃昏乍拆秋千,空鎖滿庭花雨。
其三 滿搦宮腰纖細。年紀方當笄歲。
剛被風流沾惹,與合垂楊雙髻。初學嚴妝,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
舉措多嬌媚。 爭奈心性,未會先憐佳婿。
長是夜深,不肯便入鴛被,與解羅裳,盈盈背立銀扛,卻道你先睡。 甘草子 秋暮。
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池上憑闌愁無侶。奈此個情緒。
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
其二 秋盡。葉翦紅綃,砌菊遺金粉。
雁字一行來,還有邊庭信。 飄散露華清風緊。
動翠幕,曉寒猶嫩,中酒殘妝整頓。聚兩眉離恨。
【中呂宮】 送征衣 過韶陽。璇樞電繞,華渚虹流,運應千載會昌。
罄寰宇,薦殊祥。吾皇。
誕彌月,瑤圖纘慶,玉葉騰芳。并景貺、三靈眷佑,挺英哲、掩前王。
遇年年、嘉節清和,頒率土稱觴。 2 柳永詩集 無間要荒華夏,盡萬里、走梯航。
彤庭舜張大樂,禹會群方。〔宛鳥〕行。
望上國,山呼鰲〔扌卞〕,遙〔艸熱〕爐香。竟就日、瞻云獻壽,指南山、等無疆。
愿巍巍、寶歷鴻基,齊天地遙長。 2 柳永詩詞集 晝夜樂 洞房記得初相遇,便只合、長相聚。
何期小會幽歡,變作離情別緒,況值闌珊春色暮。對滿目、亂花狂絮。
直恐好風光,盡隨伊歸去。 一場寂寞憑誰訴。
算前言,總輕負。早知恁地難拼,悔不當時留住。
其奈風流端正外,更別有、系人處,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 其二 秀香住桃花徑。
算神仙、才堪并。層波細翦明眸,膩玉圓搓素頸。
愛把歌喉當筵逞。遏天邊,亂云愁凝。
言語似嬌熒,一聲聲堪聽。 客房飲散簾帷靜。
擁香衾、歡心稱。金爐麝裊青煙,鳳帳燭搖紅影。
無限狂心乘酒興。這歡娛、漸入嘉景。
猶自怨鄰雞,道秋宵不永。 柳腰輕 英英妙舞腰肢軟。
章臺柳、昭陽燕。錦衣冠蓋,綺堂筵會,是處千金爭選。
顧香砌、絲管初調,倚輕風、佩環微顫。 乍入霓裳促遍。
逞盈盈、漸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趨蓮步,進退奇容千變。
算何止、傾國傾城,暫回眸、萬人斷腸。 西江月 鳳額繡簾高卷,獸環朱戶頻搖。
兩竿紅日上花棚。春睡厭厭難覺。
好夢狂隨飛絮,閑愁濃,勝香醪。不成雨暮與云朝。
又是韶光過了。 【仙呂宮】 傾杯樂 禁漏花深,繡工日永,蕙風布暖。
變韶景、都門十二,元宵三五,銀蟾光滿。連云復道凌飛觀。
聳皇居麗,嘉氣瑞煙蔥倩。翠華宵幸,是處層城閬苑。
龍鳳燭、交光星漢。對咫尺鰲山開羽扇。
會樂府兩籍神仙,梨園四部弦管。向曉色、都人未散。
盈萬井、山呼鰲〔扌卞〕。愿歲歲,天仗里,常瞻鳳輦。
笛家弄 花發西園,草薰南陌,韶光明媚,乍晴輕暖清明后。水嬉舟動,禊飲筵開,銀塘似染,金堤如繡。
是處王孫,幾多游妓,往往攜纖手。遣離人、對嘉景,觸目傷懷,盡成感舊。
別久。帝城當日,蘭堂夜燭,百萬呼廬,畫閣春風,十千沽酒。
未省、宴處能忘管弦,醉里不尋花柳。豈知秦樓,玉。
聽杜宇聲聲勸人不如歸去 與‘待這回,好好憐依 更不輕離拆’ 倆是詩
安公子 柳永遠岸收殘雨。
雨殘稍覺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靜,立雙雙鷗鷺。
望幾點,漁燈隱映蒹葭浦。停畫橈,兩兩舟人語。
道去程今夜,遙指前村煙樹。游宦成羈旅。
短檣吟倚閑凝佇。萬水千山迷遠近。
想鄉關何處?自別后,風亭月榭孤歡聚。剛斷腸,惹得離情苦。
聽杜宇聲聲,勸人不如歸去。征部樂 柳永雅歡幽會,良辰可惜虛拋擲。
每追念,狂蹤舊跡。長只恁,愁悶朝夕。
憑誰去,花衢覓。細說此中端的。
道向我,轉覺厭厭,役夢勞魂苦相憶。須知最有,風前月下,心事始終難得。
但愿我,蟲蟲心下,把人看待,長以初相識。況漸逢春色。
便是有,舉場消息。待這回,好好憐伊,更不輕離拆。
柳永作品(名字)
定風波(自春來) 定風波 戚氏 合歡帶 歹帶人嬌 思歸樂 應天長 集賢賓 拋球樂 歸云 駐馬聽 隔簾聽 其二 訴哀情近 留客住 定風波 錦堂春 宣清 醉蓬萊 二郎神 內家嬌 陽臺路 雙聲子 破陣樂 傾杯 古傾杯 其三 浪淘沙令 夏云峰 浪淘沙 鵲橋仙 卜算子 其二 永遇樂 秋蕊香引 法曲第二 荔枝香 其二 鳳棲梧 西平樂 法曲獻仙音 婆羅門令 巫山一段云 采蓮令 歸朝歡 其二 御街行(圣壽) 秋夜月 迷仙引 佳人醉 征部樂 慢卷袖 尉遲杯 定風波 雨霖鈴 惜春郎 金蕉葉 傳花枝 玉樓春 兩同心 女冠子 柳初新 其二 看花回 受恩深 鶴沖天 其二 滿朝歡 曲玉管 迎新春 傾杯樂 笛家弄 傾杯樂 西江月 柳腰輕 其二 晝夜樂 其二 甘草子 夢還京 其二 其三 早梅芳 尾犯 送征衣 雪梅香 黃鶯兒 望海潮 蝶戀花 竹馬子 迷神引 八聲甘州 玉蝴蝶 夜半樂 戚氏 少年游 定風波 浪淘沙 采蓮令 雨霖鈴 曲玉管。
柳永的生平和成就?
一、生平簡介:1、早年經歷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東(今山西),曾為沙縣縣丞,在州郡頗有威信。
[1] 父親柳宜,出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南唐滅亡后,柳宜供職北宋,任雷澤縣令,不久,改為費縣縣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費縣;或987年,任城;史無明確記載)。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書,授全州通判,柳永隨父赴任。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贊善大夫調往揚州,柳永隨往,習作《勸學文》。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屢遷至國子博士,命其弟攜畫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隨叔歸鄉。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鄉,游覽名勝中峰寺,作詩《題中峰寺》。
柳永讀到《眉峰碧》,甚愛此詞,將它題寫在墻壁上,反復琢磨。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嘗試為詞,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頌家鄉風景武夷山,有“飄飄凌云之意”。
2、流寓江淮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計劃進京參加禮部考試,由錢塘入杭州,因迷戀湖山美好、都市繁華,遂滯留杭州,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咸平六年(1003年),孫何知杭州,門禁甚嚴,柳永作《望海潮·東南形勝》,前往拜謁。
此詞一出,即廣為傳誦,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時。景德元年(1004年)秋,孫何還京太常禮院,柳永做《玉蝴蝶·漸覺芳郊明媚》,追憶陪孫何游樂情事。
景德年間(1004—1007年),柳永離開杭州,沿汴河到蘇州,作《雙聲子·晚天蕭索》;不久入揚州,作《臨江仙·鳴珂碎撼都門曉》,追憶舊游 ,度過了青年時期的一段放浪生活。3、科舉之路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入京師汴京(今開封)。
時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華極盛:元宵,皇帝與民同樂;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龍舟競渡;汴京風情,紙迷金醉。 柳永凌云辭賦,將帝都的“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在即,柳永躊躇滿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 及試,真宗有詔,“屬辭浮糜”皆受到嚴厲譴責,柳永初試落第。
憤慨之下作《鶴沖天·黃金榜上》,發泄對科舉的牢騷和不滿,但對中舉出仕并未完全絕望。不久之后,柳永作詞《如魚水·帝里疏散》,對此次應試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懷,對試舉仍抱希望。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參加禮部考試,再度落第。同時,與相好歌女蟲娘關系出現裂痕,柳永作詞《征部樂·雅歡幽會》,抒發失意兼失戀的苦悶情緒。
天禧二年(1018年),長兄柳三復進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4、浪跡天涯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憤而離開京師,與情人離別,作著名的《雨霖鈴·寒蟬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詞為生,詞名日隆。
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憊,柳永作《輪臺子·一枕清宵好夢》,追憶“卻返瑤京,重買千金笑”,感嘆“芳年壯歲,離多歡少” 。天圣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師,汴京繁華依舊,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觸目傷懷,柳永又離開京都,前往西北。
明道年間(1032—1033年),柳永漫游渭南,作《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不久,至成都,時田況知益州,錦里風流、蠶市繁華,柳永作詞以贈。出成都后,柳永又沿長江向東,過湖南、抵鄂州。
5、釋褐為官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親政,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 ,柳永聞訊,即由鄂州趕赴京師。是年春闈,柳永與其兄柳三接同登進士榜 ,授睦州團練推官 ,暮年及第,柳永喜悅不已。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經蘇州,時范仲淹知蘇州 ,柳永遂前往拜謁,并作詞進獻。九月,睦州知州呂蔚愛慕柳永才華,向朝廷舉薦,因“未有善狀”受阻。
景祐元年(1037年),柳永調任余杭縣令,撫民清凈,深得百姓愛戴。寶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曉峰鹽監,作《煮海歌》,對鹽工的艱苦勞作予以深刻描述。
柳永為政有聲,被稱為“名宦”。6、轉官辭世慶歷三年(1043年),調任泗州判官。
時柳永已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績,按宋制理應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選調”,遂有“游宦成羈旅”之嘆。秋,柳永進獻新詞《醉蓬萊·漸亭皋葉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語 ,不合圣意,改官投訴無果而終。
八月,范仲淹拜參知政事,頒行慶歷新政,重訂官員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訴,改為著作佐郎,授西京靈臺山令。
慶歷六年(1046年),轉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游蘇州,作詞贈蘇州知州滕宗諒。
皇祐元年(1049年),轉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員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潤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與世長辭。二、評價: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后來詞人影響甚大。
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又說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萬俟詠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從柳氏來”。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
柳永的人物生平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東(今山西),曾為沙縣縣丞,在州郡頗有威信。
父親柳宜,出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南唐滅亡后,柳宜供職北宋,任雷澤縣令,不久,改為費縣縣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費縣;或987年,任城;史無明確記載)。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書,授全州通判,柳永隨父赴任。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贊善大夫調往揚州,柳永隨往,習作《勸學文》。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屢遷至國子博士,命其弟攜畫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隨叔歸鄉。 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鄉,游覽名勝中峰寺,作詩《題中峰寺》。
柳永讀到《眉峰碧》,甚愛此詞,將它題寫在墻壁上,反復琢磨。 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嘗試為詞,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頌家鄉風景武夷山,有“飄飄凌云之意”。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計劃進京參加禮部考試,由錢塘入杭州,因迷戀湖山美好、都市繁華,遂滯留杭州,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咸平六年(1003年),孫何知杭州,門禁甚嚴,柳永作《望海潮·東南形勝》,前往拜謁。
此詞一出,即廣為傳誦,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時。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孫何還京太常禮院,柳永做《玉蝴蝶·漸覺芳郊明媚》,追憶陪孫何游樂情事。
景德年間(1004—1007年),柳永離開杭州,沿汴河到蘇州,作《雙聲子·晚天蕭索》;不久入揚州,作《臨江仙·鳴珂碎撼都門曉》,追憶舊游 ,度過了青年時期的一段放浪生活。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入京師汴京(今開封)。
時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華極盛:元宵,皇帝與民同樂 ;清明,郊外踏青 ;端午,龍舟競渡 ;汴京風情,紙迷金醉。 柳永凌云辭賦,將帝都的“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在即,柳永躊躇滿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 及試,真宗有詔,“屬辭浮糜”皆受到嚴厲譴責,柳永初試落第。
憤慨之下作《鶴沖天·黃金榜上》,發泄對科舉的牢騷和不滿,但對中舉出仕并未完全絕望。 不久之后,柳永作詞《如魚水·帝里疏散》,對此次應試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懷,對試舉仍抱希望。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參加禮部考試,再度落第。同時,與相好歌女蟲娘關系出現裂痕,柳永作詞《征部樂·雅歡幽會》,抒發失意兼失戀的苦悶情緒。
天禧二年(1018年),長兄柳三復進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憤而離開京師,與情人(或為蟲娘)離別,作著名的《雨霖鈴·寒蟬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詞為生,詞名日隆。
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憊,柳永作《輪臺子·一枕清宵好夢》,追憶“卻返瑤京,重買千金笑”,感嘆“芳年壯歲,離多歡少”。 天圣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師,汴京繁華依舊,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觸目傷懷 ,柳永又離開京都,前往西北。
明道年間(1032—1033年),柳永漫游渭南,作《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不久,至成都,時田況知益州,錦里風流、蠶市繁華,柳永作詞以贈。 出成都后,柳永又沿長江向東,過湖南、抵鄂州。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親政,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 ,柳永聞訊,即由鄂州趕赴京師。是年春闈,柳永與其兄柳三接同登進士榜 ,授睦州團練推官 ,暮年及第,柳永喜悅不已。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經蘇州,時范仲淹知蘇州 ,柳永遂前往拜謁,并作詞進獻。 九月,睦州知州呂蔚愛慕柳永才華,向朝廷舉薦,因“未有善狀”受阻。
景祐元年(1037年),柳永調任余杭縣令,撫民清凈,深得百姓愛戴。 寶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曉峰鹽監,作《煮海歌》,對鹽工的艱苦勞作予以深刻描述。
柳永為政有聲,被稱為“名宦”。 慶歷三年(1043年),調任泗州判官。
時柳永已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績,按宋制理應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選調”,遂有“游宦成羈旅”之嘆。 秋,柳永進獻新詞《醉蓬萊·漸亭皋葉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語 ,不合圣意,改官投訴無果而終。
八月,范仲淹拜參知政事,頒行慶歷新政,重訂官員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訴,改為著作佐郎,授西京靈臺山令。
慶歷六年(1046年),轉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游蘇州,作詞贈蘇州知州滕宗諒。
皇祐元年(1049年),轉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員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潤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與世長辭。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征部樂柳永在哪寫的,柳永寫的詩或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