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柳永
這是來自于新浪博客的一篇文章,原文如下:詞,是我國文學史的一大奇葩。
它既有唐詩的明快,也有元曲的婉約。它在唐詩的基礎之上,又增添幾分抒情的色彩。
提到詞,就不能不想到柳永。柳永在官場上是極不得意的。
多年的仕途失意,使柳詞多半有一種哀傷的基調。柳永善于將詞寫意化、口語化,使詞能更好地為民間所傳。
由于柳永長期流落在市井街頭,作品中對社會底層的人物有著一定的同情與了解。因此,有很多人批判柳詞為“不正之作”,甚至女詞人李清照稱他“文辭低卑”。
在蘇軾等看來,描寫底層人物的作品必是不雅。于是,柳永生前始終在窮困中捱過。
即便臨終時,也是幾個曾經見過的歌妓將其埋葬。可以說,柳永的直白造就了他的失敗。
但是,正因為有了柳永,婉約派才開辟出了一種新的寫作方式。柳永在詞中破除了以往的朦朧,而是平鋪直敘了他的愛與恨,他的袒露,也同樣造就了秦觀等人物。
柳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以替代的。有很多人把蘇軾與柳永多次進行比較,卻發現兩人各有千秋。
的確,蘇軾是關西大漢豪邁的“大江東去”,柳永則是深閨女郎幽怨的“寒蟬凄切”。若蘇軾是“俠骨”,則柳永堪稱“柔情”。
但是在柳永的柔情之中又不乏陽剛之氣。“暮靄沉沉楚天闊”沉淀著他多年來的懷才不遇啊!楚天之開闊,本應予人以爽朗之感,但那沉沉的暮靄不恰好說明了作者與心中所牽的人長亭之別后,在壓抑的天空下的孤獨嗎?而在這七個字中間,我們可以品味到他的無奈和心酸。
“曉風殘月“,又點出了孑然一人的悲涼,只是一個“殘月”,能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誠然,柳永的詞確乎將哀傷的色彩放得過重,但每每讀他的詞,總會有新鮮的感悟。黯然時,我們往往在讀柳詞間找到一絲撫慰。
甚至會因他的詞而淚流滿面。因為他的直白,我們心靈的缺口也被迅速地接合。
我們讀《滿江紅》時會與岳飛一起悲憤,讀《憶江南》時會與白居易一同開朗;而當拿起柳永的《雨霖鈴》時,我們會與他共愛共恨,共悲共喜。這也是柳永去世后被世人逐漸認可的原因。
我喜蘇軾,尊辛棄疾,但我更愛柳永。只因他不經粉飾的詞調,只因他毫不遮掩的情感。
從此,一顆永不隕滅的星,在我心頭冉冉升起,在我心間閃耀。在今天,柳永的詞一直被方文山所重,于是,在周杰倫的歌中,方文山的詞透出了仿柳永的很多意境。
《發如雪》、《青花瓷》等都有柳詞的影子。于是,聽到周杰倫的中國風作品時,我終于看到了柳永的“伊人憔悴”。
那時,我從音符中,就能尋到柳永的思想在時空中穿梭。我發現,柳永在我的世界里,不滅……。
流行歌曲歌詞中的古詩詞成分
1鄧麗君就挺多的:
歌手:鄧麗君
《但愿人長久》。作者北宋.蘇軾
2《獨上西樓》,此歌出自于《相見歡》,作者:南唐后主:李煜
3《胭脂淚》,出自于《烏夜啼》,作者:李煜
4人約黃昏后,出自于《生渣子.元夕》,這個作者有待考證,有的說是歐陽修,有的說是朱淑真.我偏向于朱淑真啦,應為比較女性化的詞.樹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嘛.
5在水一方,出自于《詩經.蒹葭》,作者是。嘻嘻,恐怕孔子都不知道.
6歌手:伊能靜
羽扇綸巾。出自于《念奴嬌》,作者北宋.蘇軾
7歌手:陳奕迅
夕陽無限好,此歌出自于《樂游園》,作者唐朝,李商隱
8歌手:王力宏
不在梅邊在柳邊,出自于《牡丹亭.游園驚夢》,作者是明朝的湯顯祖吧。
這是一部傳奇,但是里面的唱詞也該算上啦.
9歌手:周傳雄
寂寞沙洲冷,應該出自于《卜算子》,北宋.蘇軾的。原句應該是:揀凈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10歌手:熊汝霖
傾國傾城。出自于《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下忘了是誰的,應該是李延年的。唱他妹妹李夫人的,漢武帝喜歡那個·
11歌手:趙薇
煙雨蒙蒙。如果沒記錯,歐陽修一定寫過:煙雨蒙蒙如畫,輕風吹玄收..
暫時只能想到這些了,再想到了我會跟你說的。
行行重行行的改寫200字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雨霖鈴》課堂教學實錄
(本文原載上海《語文學習)2011年第10期)
浙江省金華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昌元
執教時間:2011年5月31日;班級:金華市第一中學高一(2)班
師:同學們好。北宋時期,有一個人在當時的通俗音樂圈里非常有名,比現在與周杰倫搭檔的詞作者方文山有名多了,“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這個人就是——
生(齊):柳永。
(PPT展示柳永簡介)
師:
柳永比前面剛學過的《蝶戀花》的作者晏殊年長三四歲,比蘇軾約年長50歲。拿這兩個人相比,是因為柳永曾經去拜訪晏殊,但晏殊有點瞧不起他,而蘇東坡則不
同,有一次在與朋友的閑聊中,蘇東坡曾稱贊柳永《八聲甘州》中的“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幾句“不減唐人高處”,也就是說,不比唐人最好的詩歌
遜色。柳永生性浪漫,精通音樂,是當時通俗音樂圈里的第一把好手。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代表作《雨霖鈴》,下面把它齊讀一遍。
(生齊聲讀)
師:“竟無語凝噎”中的“凝噎”的正確讀音是——
生(部分): níngyē。
師:對。剛才大家的朗讀比較流暢。接下來我們聽聽名家的配樂朗誦,進一步熟悉詞作,把握情感。 (播放配樂朗誦)
師:這首詞所抒發的情感可以用詞中哪幾個字來概括?
生1(輕聲):我覺得是“凄切”。
師:這是形容寒蟬叫聲的,當然也包含了作者的心境。試著再找找直接表達情感的字詞?
生2:傷,傷悲。
師:為何而傷呢?
生2:為離別而傷,用詞作中的話來講,就是“傷離別”。
師:大家認不認同?
生(齊):認同。
師:好。(板書:傷離別)那么,詞作是如何表現“傷離別”的呢?先請一位同學朗讀上闋。 (一生朗讀)
師:讀得很有情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詞一開頭交代了哪些內容?
生3:首先交代了時間。
師:你是從哪里看出來?
生3:從“寒蟬”和“晚”,可見季節為秋天,時間是傍晚。
師:哦,很有眼力,秋天的蟬才叫寒蟬。交代了離別的季節和具體的時間,那么,地點呢?
生3:地點是在長亭。
師:嗯,城郊的長亭。“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長亭送別”,崔鶯鶯送別張生上京應考也是在長亭。離別時,具體的環境景物怎樣?
生4:寒蟬凄切,驟雨初歇。
師:不錯。其實按照自然、真實的感受順序,應該是——
生(部分):“驟雨初歇,寒蟬凄切”,因為只有在急促的陣雨停歇以后,長亭里的人才能夠清晰地聽到寒蟬的嘶鳴。
師:是的。“寒蟬”這個小東西,要么不叫,有一個成語叫——
生(齊):噤若寒蟬。
師:
噤若寒蟬。寒蟬,強調的是“寒”。秋天,甚至可能已經到了寒意蕭索的深秋,蟬面臨生命的終結,因此,嘶叫的聲音顯得特別凄清、凄厲、凄絕,使離人倍添傷感
的情緒。詞作開頭兩句,用電影鏡頭的語言來改寫,應該是“晚,長亭,驟雨初歇,寒蟬凄切”。大家特別留意一下,季節是——
生:秋天。
師(齊):而且可能是深秋。深秋時節,再加上又是秋天當中的什么時辰?
生(齊):傍晚。
師:
一個“秋”,一個“晚”,是一季當中、一天當中時序變化最為明顯最富有特征的時候,最容易觸發多情詩人的情緒。柳永詞集中刻畫秋天的暮色及其思緒的作品是
最多的,如《雪梅香》“動悲秋情緒”“浪浸斜陽”,《曲玉管》“千里清秋”“江邊日晚”,《玉蝴蝶》“目送秋光”“晚景蕭疏”等等都是。
(PPT:展示葉嘉瑩語)
加拿大籍華人學者葉嘉瑩在《唐宋詞十七講》中這樣說:“柳永特別喜歡寫秋天的季節,也最喜歡寫日暮的景色。”清秋,傍晚,在這特定的季節、特定的時刻,真誠、敏感的詞人,感觸總是最豐富、最深刻的。以后我們讀其他詩人的作品,也可留意這一點。
詩人在這樣的環境氣氛里,差不多喝了一整天的悶酒。這時,雨剛住了,天色也向晚了,船頭的艄公催著要出發了。這時,作者是如何刻畫難舍難分的場面的呢?
請問誰知道“無行浪子,淫詞穢曲”是誰對柳永詞的評價
柳永,字耆卿,生卒年不詳。初名三變,字景莊,崇安(在今福建省)人。仁宗趙禎景佑元年(1034)進士。他寫過《鶴沖天》詞,發泄了懷才不遇的牢騷,其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句,傳說趙禎看了很不滿,說“此人風前月下,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他就由此自稱“奉旨填詞”(《能改齋漫錄》)。他一生不得志,只作過馀杭縣令、鹽場大使、屯田員外郎一類的官;死后也很凄涼,由別人出錢埋葬。他作鹽場大使時,寫過一首七言古風《煮海歌》,反映了鹽民的悲慘生活。
柳永的生平遭遇和溫庭筠有相似之處。他在詞史上是第一個大量寫作慢詞的人,和溫庭筠第一個大量寫小令一樣,都有開創之功。他制作慢詞,是用變舊聲為新曲或依新聲填新詞的方法。他經常出入歌樓舞榭,常與樂工合作。據葉夢得《避暑錄話》:“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柳永為詞,始行于世。”柳永在詞的創作中,在藝術形式上吸收了民間作品的養料,因此他的作品和晏殊、歐陽修等人比起來很不一樣,它不再是那樣脫離不了五代詞的腔調,而是具有自己的特色。他的詞很適合一部分市民的胃口,流傳很廣,據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
柳永的詞以寫羈旅行役和男女之情為主。某些歌詠都市風光、湖山勝最的詞也寫得較出色。其藝術特點是:音律諧婉,詞意妥帖;寫景抒情,都能委曲盡致。柳永擅長白描手法,善于層層鋪敘,喜用通俗的語言,一些詞句明白如話。
柳詞中關于愛情的描寫,較大膽率直,但有的詞情調很不健康。
只知道宋仁宗趙禎讓他“奉旨填詞”這個評價倒不是很清楚。不過這樣的評價倒也中肯。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柳永和周杰倫誰更厲害,我眼中的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