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圣和詩仙是誰?還有其他的都沒標明的都寫下
歷史上著名詩人的稱號
1、詩骨——陳子昂
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2、詩杰——王勃
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杰”
3、詩狂——賀知章
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4、詩家天子 七絕圣手——王昌齡
其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舉為“詩家天子”。
5、詩仙——李白
詩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6、詩圣——杜甫
其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人稱為“詩圣”。
7、詩囚——孟郊
作詩苦心孤詣,慘淡經營,無好問,曾稱之為“詩囚”。
8、詩奴——賈島
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9、詩豪——劉禹錫
其詩沉穩凝重,格調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10、詩佛——王維
這種稱謂除了有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之外,也表達了后人對王維在唐代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詩魔——白居易
白居易寫詩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過份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稱“詩魔”。
12、五言長城——劉長卿
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是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稱其為“五言長城”。
13、詩鬼——李賀
其詩善于熔鑄詞采, 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寫過《紫薇花》詠物抒情,借花自譽,人稱其為“杜紫薇”。
15、溫八叉——溫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試,八叉手即成八韻,人稱他為“溫八叉”。
16、鄭鷓鴣——鄭谷
以《鷓鴣詩》而聞名,故有“鄭鷓鴣”之稱。
17、崔鴛鴦——崔玨
賦《鴛鴦詩》,別具一格,人稱“崔鴛鴦”。
18、詩神——蘇軾
蘇軾詩,揮灑自如,清新剛健,一幟獨樹,人稱詩神。
《可可·西里》中鄺雷說的情感對白最有哲理的話是怎說的了?
待解決問題 收藏 你們覺得什么樣的生活才有意義? 標簽: 意義, 生活, 覺得 我自己曾經學習不錯,因為老師我一次“批評”,慢慢的開始墮落直到現在我要離開學校了……我很留戀學校的生活但我還沒有留下來的勇氣……我現在也來到了社會上了但我覺得非常空虛……我想問問大家什么樣的生活才有意義…… …… 回答:2 人氣:1 提問時間:2009-02-10 06:10 檢舉 我的答案 呵呵,你的觀念問題,生命的意義讀過吧? 生活的意義就是做一個有益別人的,好比我現在,對于你我是一絲溫情。
而對于我自己,我又付出了一點愛心。 很多人都說:“做工苦。”
難道不做工就不苦了嗎?人類難道是上帝特制來消化面包的機器?想想現在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生活,是無數先人的勞動成果。你現在能長大成人,是你父母付出了很多,我想過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活著如果不知道感恩我覺得沒有必要活著,看著父母日漸老去,你就忍心繼續從他們身去吸取你所必需的養分? 去找一份事做吧,并熱愛那份工作。
不愿工作,埋怨工作,嫌工作累等,你能不工作嗎?不能,那你不是自己給自己開玩笑么?給自己尋煩惱。 凡是工作都是有樂趣的,在普通的崗位尋到工作的樂趣是最不容易的。
專一的工作可以省去許多游思妄想,也省去了許多煩惱。 你曾經學習不錯,因為老師的一次“批評”。
才慢慢的開始墮落直到現在我要離開學校。 現在,你想過自己為什么會到這個境地沒有?是什么原因使你變成現在這樣?別人要影響你都是通過你的大腦影響你的,是你自己經受不住考驗自我墮落才會到現在這個境地。
任風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動!這是那成功的人,能始終不受這物欲橫流社會的誘惑,堅持自己的目標才能成功。一個人若想進步非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可,聽到別人批評自己正確的部分要虛心接受。
當然你變成這樣,我也可以說你沒有錯,一切是社會的錯。因為你一出生就是無知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社會給你的,你會這樣也是社會造成的。
但如果是這個態度的生活,是必定要失敗的。積極的生活態度是最為可貴的,生活會因為你積極的態度變得很美好。
你現在顯然,是消極的生活態度。所以你的世界,無邊落木瀟瀟下(杜甫詩)。
再看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同是詩人,對世界的態度為何會如此不同呢?一切身外皆無情,只是人的心有情。
心情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只是在這方面,很少人會注意。 當你悲觀的時候,找自己和這世界的好。
當你自滿的時候,找自己和這世界的惡。 活著應對他人有益,應讓周圍的人以你為榮。
(建議你去買本《高中議論文論據大全》來看,多看看別人的故事,也給你的人生路拓拓寬。) 真心希望你能重新振作起來,不要辜負一個陌生人為你寫下這篇答復。
/339696202/blog/1234358391。
哪位文人稱杜甫"圣于詩者
宋著名詞人楊萬里就說杜甫是“圣于詩者”。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愿做自我犧牲。
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揭示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他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
杜甫一生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為“詩圣”。
VB 求這道題的代碼 謝謝高手
畫好控件后,代碼如下:
Private Sub cmd1_Click()
if label1.fontsize>2 then ' 防止字體縮小至為字號 0 , 否則自動還原為 字號12
Label1.FontSize = Label1.FontSize - 2
else
Label1.FontSize = 12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cmd2_Click()
Label1.FontSize = 12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Load()
Label1.AutoSize = True
Label1.Caption = "計算機等級考試"
Label1.Font = ""
Label1.FontSize = 12
End Sub
祝你好運!!!
唐宋詩詞鑒賞
一、對字、詞意的理解,要把握字詞本意和蘊含意 如:1995年高考對李清照的《如夢令》鑒賞的AB選項(“濃睡不消殘酒”、“應是綠肥紅瘦”);1997年對劉禹錫的《望洞庭》和雍陶的《題君山》進行鑒賞的第一題的ABCD選項(“湖廣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1998年對賈島《題李凝幽居》鑒賞第一題的ABCD選項(“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并”、“僧敲月下門”、“幽期不負言”);2000年對趙師秀的《約客》鑒賞的BC選項(“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對詩詞關鍵字詞的理解是否準確與深刻涉及到對整首詩詞的鑒賞程度。對字詞的理解往往包括兩個方面:本意和蘊含意。
蘊含意一般包括:雙關意,古今意,情韻意。比如,“嘯”在文言中多為“撮口發出長聲或打口哨”的意思,王維《竹里館》中“彈琴復長嘯”的“長嘯”就是這個意義,但是我們在閱讀岳飛的《滿江紅》時,卻應該明白“仰天長嘯”的“嘯”是“嘆息”的意思而非“打口硝”,再比如現代漢語中“疑”是“懷疑”的意思,但在“疑是地上霜”、“山重水復疑無路”中“疑”卻是“好象”的意思,在古漢語中“疑”多講為“好象”,因此,如果錯誤的理解了這些詞語顯然會謬以千里。
再比如,古詩詞中,逢秋多悲寂寥,逢春多含情怨,遇“柳”多與離別有關,遇“絲”多與“相思”有關,有“杜鵑”多悲切,有“魚、雁”多思鄉,碧玉指小家女子,碧血多明忠心……所以,有賀知章的“碧玉(雙關:一喻柳樹;二擬作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妝成一樹高”,有王灣的“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有秦觀的“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可憐(古意:可惜)夜半虛前席”,辛棄疾的“最喜小兒無賴(古意:可愛)”…… 因此,我們在進行詩詞閱讀時要首先從字詞的含義入手,這些往往是一首詩的關鍵所在。例如杜甫的《江漢》首句是“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其中的“思歸客”就是本詩的關鍵。
二、對句意的理解,要避免擴大和錯位 詩詞的鑒賞不是僅僅停留在對字詞的理解上,還要擴展到句子,因此,對詩句句意的準確把握也是詩歌鑒賞中的一個重點。而這也是高考試題中有詩歌鑒賞題以來主要的出題方式。
由于詩歌是一種比較獨特的文學形式,所以在理解詩歌內容時要考慮到詩歌的形式對詩歌內容的影響,尤其是律詩或者其他詩歌形式的對偶句。 從歷年的高考題看,避免擴大、避免錯位是正確把握句意的基本方法。
比如:1998年高考對《題李凝幽居》的鑒賞中,第2題的選項C“中間兩聯重在敘事和寫景,首尾兩聯都明確寫出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就是由于擴大致誤,因為首聯只是寫李凝居住的環境,并沒有抒發作者自己的感慨。
再比如駱賓王《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一詩中的“壯士”就不能理解成“荊軻”以外的其他人。 三、對全詩內容的理解和評價,要避免拔高和硬套 避免拔高和硬套,是避免對詩詞整體把握出錯。
在對詞句已經準確掌握的基礎上,一般不會出現妄加引申、貼標簽的情況。比如,1996年高考對元曲(“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
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的鑒賞題中就有這樣的一個選項,“作者通過對三國英雄人物的描繪和比較,表達了自己追慕古賢,意欲建功立業的宏圖偉愿。”
就因為隨便貼標簽出了錯。就事論事,合理推論是正確理解詩歌深層含義的一個前提。
四、表達技巧的辨別和評價,要緊扣語言環境 高考能力考查中,對辨析和評價表現手法和表達技巧有著明確的要求。表達技巧除了一般的各種具體修辭格(尤其是高考中規定必須掌握的幾種修辭格)以外,還包括:直抒胸臆和委婉表達,描寫、敘事、議論、寫景,對比、比較、襯托、烘托,聯想、想象……運用什么樣的技巧往往都需要根據具體語境來決定,所以當判斷中有“都、全”這樣一些全稱判斷時,就應格外留心,這些往往有錯位或以偏概全的可能。
比如,1995年對李清照《如夢令》的表達技巧的評價就是因為錯位致誤: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戀和惜別的一種感傷情緒。另外,我們對各種手法的認識,也要從知識性過渡到能力性。
比如,在閱讀過程中,要能夠區分聯想和想象,明白:聯想之物肯定是過去或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東西,而想象之物則是虛擬的。然后才是具體的運用和判斷。
總之,古詩詞的鑒賞離不開具體的語境,運用一定的文言知識,由字而詞、由詞而句、由句而篇,再加上知人論世的原則,要真正的鑒賞詩詞,達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的境界是完全有可能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給杜甫一個標簽的人是誰,詩圣和詩仙是誰?還有其他的都沒標明的都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