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燕子不曾來原文:
燕子不曾來,小院陰陰雨。一角闌干聚落花,此是春歸處。
彈淚別東風,把酒澆飛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卜算子·燕子不曾來注釋
①卜算子:詞牌名,此調始見于宋代蘇軾《東坡樂府》。雙調,四十四字,仄韻。又名“百尺樓”、“眉峰碧”、“缺月掛疏桐”、“黃鶴洞中仙”、“楚天遙”。②化了浮萍:柳絮落水化為浮萍,傳說如此。《本草》:“浮萍季春始生,或云楊花所生。”唐宋人詩詞中每用此說。
卜算子·燕子不曾來賞析
愁苦之寫,后來居上。這除了藝術的成熟及積累諸因素外,重要的是感受的深化,而感受的深化又表現著才士境遇困頓的現象的加劇。所以,沿流溯討“士”的發自心底的哀嘆,能清晰地了解封建社會日益衰朽而心靈壓抑愈烈的軌跡。此詞所表現的衰世漂泊的凄苦,具有濃重的世紀末情調。警策之句是“化了浮萍也是愁”,這表達的是一種窘迫無路、無法解脫痛苦的極致語。作者心頭的凄苦能得化解則尚存生機,還有轉機。無以化解,即使轉化了仍是愁境甚或更見愁苦,那就不能有什么生趣。結局是一段無異,也不必繼續飄泊天涯了。這末兩句有回環之勢寓于平易語中:飛絮是愁,浮萍是愁,飄蕩或衰落,形態雖異,終端一致。在作者看來,飄泊多苦,前途無望,際遇難免,遲“化”不如早“化”,早“化”或還略勝遲“化”,可省卻跋涉、遭人擺布之苦。陳廷焯《白雨齋詩話》卷五說得準確:“鹿潭窮愁潦倒,抑郁以終,悲憤慷慨,一發于詞,如《卜算子》云云,何其凄怨如此!”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卜算子·燕子不曾來 蔣春霖